推介老師:梁玉玲主任
書名 :《草房子》
作者 :曹文軒
出版社 :北京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05年
圖書簡介及推薦原因:
最近,我讀了一本兒童文學作品——《草房子》。
曹文軒的《草房子》是以六十年代南方水鄉油麻地小學的故事來建構,而《草房子》是以一座建在「草房子」裏的小學為背景,並以「青少年成長」為主題,寫童年往事,主線是描述男孩桑桑難忘的小學生活。它是一部結合了一連串若斷若續的故事而創作出來的長篇小說。
《草房子》中的人物關係並不複雜,作者以散文式的網狀結構把全書分為九個章節,以每一章或兩章集中寫一個人物,突出人物的性格與經歷,而其中又兼寫到其他人物,穿插巧妙。簡言之,《草房子》通過少年桑桑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展現六十年代中國農村純樸的風土人情。
作家重點刻畫的人物只有桑桑、禿鶴、紙月、杜小康、細馬、白雀、蔣一輪、秦大奶奶和桑喬等九個人,而內容則以主角桑桑為線索,他是校長桑喬的兒子,再附以多條人物支線,例如:描寫禿頭男孩陸鶴對尊嚴的執著堅守,桑桑與紙月少男少女之間的純情,不幸少年杜小康、細馬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及毅然挑起生活重擔的勇敢,垂暮老人秦大奶奶在生命最後一瞬間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大人們之間(蔣一輪老師與白雀姐姐)撲朔迷離的情感關係,以及桑桑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的領悟等。每一章都有不同的主人公,先後描繪了桑桑、禿鶴、紙月、杜小康、細馬等五個少男少女讀書、生活、成長的歷程。而每章一經抽出就成為一則獨立故事,並抒發一種心靈袒露的真情。開頭與結尾的呼應,章節與章節間的聯繫等均可見作者構思的精細。作者就是塑造這些並不複雜的人物,從而反映著他個人既豐富又獨特的情感體驗。
究竟曹文軒在《草房子》作品中要反覆勾勒一個甚麼核心主題?曹文軒在對「成長」母題的不斷揭示中,始終注視著兒童所面對的「苦難」因素,而在「受難中獲得救贖」正是《草房子》小說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核心主題。於是,作者特意地將不同主人公置於逆境中,《草房子》中的幾個角色,從小學生桑桑、禿鶴、紙月、杜小康、細馬,和一對青年人戀人:白雀、蔣一輪,以及一個老人秦大奶奶等,無一不是悲劇的主角。《草房子》中的每一位主人公都是在經歷了各種非同一般的苦難後才獲得成長,使讀者看到了悲劇後面的溫情。
此外,究竟曹文軒在《草房子》的創作上亦顯現了甚麼特色?他的小說創作精彩之處是表現於對兒童少年期社會化心理過程的描寫十分到位,又能夠塑造鮮明生動的典型人物形象,尤其是在《草房子》小說中,曹文軒就分別塑造了五個獨具個性的「少年形象」(包括:桑桑、禿鶴、紙月、杜小康、細馬),以及蔣一輪、白雀、桑喬、秦大奶奶等「成人形象」,重點是描繪出一個個與厄運相爭,在困境中奮起的人物。因此讀者從閱讀《草房子》中可以看到了善良調皮,總是熱情助人,卻受死神威脅的桑桑;看到了對尊嚴執著堅守的「禿鶴」;看到了自幼喪母與外婆相依為命,但仍然有堅韌、聰慧、善良品性的私生子紙月;看到了曾因家境富裕而傲慢自負,最終在與苦難的鬥爭中學會堅強的杜小康;看到了雖遭人誤解,仍然對養母邱大媽有情有意的孤兒細馬。這些人物的性格發展既符合於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又配合於作品內人物性格發展的內在要求,從而充分顯示了曹文軒在兒童文學創作中精彩之處。
通過主題、人物塑造及語言技巧等寫作手法的緊密配合,《草房子》反映了曹文軒藝術創作的特色,作品主題亦明確地表達了對成長中的少年如何在「受難中獲得救贖」的深切期望。所以,《草房子》的主題思想及整體風格都不同凡響,擁有突出的藝術成就,曹文軒本人對此篇亦格外推崇。如果你想多認識兒童小說的特色,《草房子》這一本書是一個好的起步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